大红鹰(dhy9999)有限公司 - 百度百科

中文/EN
客服电话:+086 18612693323

见证: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人

        1972年的一天,一名生活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普通家庭妇女把一张报纸递给上中学的儿子,告诉他报纸上的这个国家将来对澳大利亚至关重要,而且有一天将改变世界。报纸上是此前一年中国加入联合国的内容。几十年后当这个男孩再次回忆起这段往事时,仍然对自己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母亲心怀感激。母亲的远见使他立志学习中文和了解中国的愿望更加强烈,而他对中国的痴迷也成为其后来政治和学术生涯中最重要的标签。这名叫凯文·路德的男孩后来有了一个响亮的中文名字——陆克文,2007至2013年期间他曾两度出任澳大利亚总理。

        七亿人脱贫是改革开放的最大成就

        中学毕业后,陆克文前往首都堪培拉,就读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开始系统学习中国历史和语言文化。“我依然记得1978年还在读本科的时候,努力阅读《人民日报》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报道的情景。从那时起,每一届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我都会学习。所以,我在某种程度上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尽管时光已经过去了近40年,陆克文回忆起当年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

        6年后,也就是1984年的夏天,陆克文接受澳大利亚外交部的派遣,携妻女从香港前往北京,开始了其在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的外交官生涯,也开始了他与中国大陆的实质性接触。很快,陆克文和他的家人在北京注意到,一些非同寻常的变化正在这个刚刚开启国门不久的国家内部悄悄发生。陆克文的夫人特丽莎回忆说,“我们还在那儿的时候,邓小平讲话了,他说人们可以卖掉丰产物资,并自得其利。一夜之间,街上有了小摊贩;一夜之间,你突然可以花很少的钱买一件丝绸睡袍;一夜之间,你可以买到不带伤的苹果。到我们离开中国的时候,那儿已经有了一些私家车,虽然不是很多。50%的人不再穿中山装了,产品变得逐渐丰富起来。我想就是从那时开始,这种变化一直持续到了今天。”

        改革开放到底给中国和世界带来了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作为一名长期观察中国的西方国家领导人,陆克文告诉笔者:“当我开始学习中文时,中国的经济总量仅几乎和澳大利亚相当,如今以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经济已经超越美国,而在下一个十年内,以市场汇率计算的中国经济同样会超越美国。与此同时,中国的人均收入也实现了跨越式增长,7亿人脱离了贫困。所以,单凭中国取得的成就,联合国在2015年就基本上实现了其千年发展目标。这就是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最大成就,也是对人类的巨大贡献。”

        2017年底,陆克文在堪培拉举行的新书签售会上,面对大批从四面八方赶来的澳大利亚拥趸,再次重申了他对中国改革开放和中国执政党的评价。“中国打开国门之后仅30多年,就使7亿人脱贫,这是判断改革开放政策利弊得失和对中国共产党进行评价时无论如何也无法和不能绕过的道德门槛。”作为一名在贫困家庭长大的孩子,陆克文对贫穷有着深刻的体会,对中国人民脱贫致富后进入小康生活的喜悦之情感同身受。他说:“贫穷没有尊严,能从贫困的屈辱中解放出来是天大的事。所有中国人都应该为国家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这种成就无论以何种方式评估都是令人震惊的。这是几代中国领导人持之以恒,坚持对内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对外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成果。这种政策上的连续性同样是中国在未来取得成功的关键。”

        研究中国世界观对当今世界很重要

        2013年11月,陆克文离开澳大利亚政坛,随后前往纽约担任美国亚洲社会政策研究院院长,开始了其学术生涯,关注的重点依然是改革开放中的中国。

        陆克文说,他到过中国一百多次。对世界来说,中国在各个方面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中国在提供国际公共产品方面的贡献越来越大、效果越来越好。这也是他决定在学术机构里“用一些时间来研究中国现在、未来的世界观是什么”的重要原因。

        作为一名曾经的政要,陆克文与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中国政府领导人都有密切接触,中国领导人的开放胸襟和深谋远虑让他印象深刻。“多年来,我有幸参加了与多名中国领导人的会谈,包括江泽民、朱镕基、胡锦涛、温家宝以及现任的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还有许多政治局委员和国务院官员,从中我受益良多。”

        陆克文2017年10月接受英国广播公司采访,谈到了对习近平的印象。在陆克文眼里,习近平自信,既有渊博的学识,又有极强的使命感。陆克文说:“因此,我认为在这个框架下,习近平意识到应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他对中国未来的构想不只关乎国家财富和国力,更关乎每个人的财富以及每个人追求自己未来的能力。”

        “这也是为什么我要在牛津大学从事一个关于习近平世界观的新研究项目的原因。了解中国在未来如何参与国际事务对当今整个世界来说很重要,就像中国了解世界如何看待其在21世纪的全球角色一样重要。要做到这一点就不能纸上谈兵,这对我们所有人来说都是现实的。我觉得习近平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必要的和迫切的全球对话的良好起点,从而维护世界人民在21世纪的繁荣和安全。”

        陆克文认为,中国的领导人具备两大素质,一是在制定战略性政策时,无论面临什么样的障碍和挑战,都表现得相当有韧性和耐性。二是中国的领导人往往具有前瞻性的远见,善于制定长远的计划,从邓小平到江泽民、到胡锦涛、到习近平,莫不如此。

        陆克文深知,作为中国的执政党,改革开放后中共每一届党代会都是中国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都决定了今后一段时期中国政府的政策走向。

       “无论是作为一名学者、驻华大使馆的外交人员、商人、议员、外长、总理还是设在纽约的美国智库亚洲社会政策研究院的创始人,我对中共党代会的关注都没有停止过。”

       改变经济增长模式的时候到了

       当前,反全球化思潮抬头,中国在维护多边主义国际秩序及推动国际合作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陆克文对“一带一路”倡议、亚投行的建立等中国在新时期出台的重大外交和经济举措给予高度肯定。

       谈及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时,陆克文表示,希望在中共十九大之后,中国经济继续实现稳步增长,并对世界经济增长做出更大贡献。

        对于十九大,陆克文给予了不同寻常的特别关注。“重温习近平在十九大所做的重要报告是令人深感鼓舞的。习近平表示将继续致力于执行下一阶段的经济改革。对国际社会来说,过去5年全球经济面临不利因素,美国和欧洲表现均不佳。幸运的是,我们已经看到了全球经济强劲复苏的成果,允许改革生根发芽,并适时开花结果的国际环境已经成熟。”

        中国当前的经济模式运行了40年,这种模式虽然确保了高增速,但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如今到了改变的时候了。陆克文告诉我,近年来,中国领导人已经认识到,必须实施新的经济改革蓝图,改变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以适应未来的发展需要。这个决策让西方人印象深刻,它反映了中国对经济挑战的理性分析:中国要从低工资、劳动密集、污染环境的出口导向型经济转变为高收入、高技能、科技和创新驱动生产力增长以及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这需要大量培植服务业和国内消费需求,私营企业也必须越来越有创业精神。这又是一次严峻的政策挑战,就像以前改革计划经济体制时邓小平提出要打破“铁饭碗”一样,此轮改革也要在相当大程度上破除既有的东西。而一旦改革议程全面实施,从长远看中国和世界获得的经济效益都将更加巨大。

        陆克文认为,中国经济转型的实质是从伴随国家大量基础设施投资的劳动密集型和出口导向型模式,向拉动内需、服务行业占比更大和以民营企业为主导的模式转变。迄今,中国在转型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陆克文看来,许多改革措施在推行过程中会充满争议,邓小平刚提出改革开放理念时如此,现在改革的挑战更加具有根本性。在国企改革、私企定位、财政管理、外国投资、外贸和竞争政策以及金融体制、劳动力市场和土地问题等一系列决策上都要求中央政府进一步深化改革。“这些都是大刀阔斧的革新,需要在中国领导人选择的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模式下,制定崭新的顶层设计。”

        “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中国远见

       在中国崛起过程中还有一个被国际社会经常提起的问题,那就是一旦中国变得富有和强大,中国将如何在世界上使用它的财富和力量?陆克文说,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有关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为此提供了答案。

       “10多年前,作为澳大利亚政府总理,我首先提出了建立亚太共同体的设想。目的就是将区域内所有国家,包括中国和美国在内,纳入共同的地区框架,就算在某些关键的安全政策问题上两国仍然存在战略分歧。”陆克文告诉我,这样一种区域性的安排应该以扩大东亚首脑会议的任务为基础,从而维护“为我们的共同繁荣奠定了基础的亚太地区和平”。而且陆克文还坚信,无论国家间的鸿沟有多深,假以时日,“我们能够建立对亚太地区未来命运负责的区域机构。”

         陆克文说:“这就是我支持习近平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的原因之一。如果我们都陷入冷战思维,那么政治和战略分歧就会加深、外交行动就会失效,合作机制就会空转,热战就越来越有可能发生。当然,要实现习近平的构想,需要我们做大量工作,如果我们不朝那个方向努力,那将是极为不负责任的。”

        在陆克文眼里,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人类命运共同体”也不是一种遥远的理想主义,而是体现出了中国的远见,有识之士应该认真研究全球共同利益及共同价值,来改善已有的国际秩序。

       “中国不愿参与任何形式的全球对抗,看看中国的核力量,其规模远小于美俄,而且中国并未试图赶上它们。中国领导人认为,与其依靠自己的力量打造全球安全架构,不如成为世界经济体系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

        陆克文认为,在现有的多边体制下,中国很可能会越来积极主动。西方应欢迎中国的多边行动,而不再对其进行攻击。这将有助于巩固已经受到极大挑战的诸如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贸组织及二十国集团等现有全球治理体系。

        “一带一路”,中国走出去的新长征

        近年来,陆克文在多个场合发表演说时均指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有所作为的主要外交战略之一,是中国进一步推动对外开放的新举措,是中国走出去的新长征。如果“一带一路”推动顺利,可以成为东西方交融合作的新桥梁。

        陆克文表示,目前世界经济增长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如果部分发展中国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支持全球经济发展,从而有利于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

         他认为,在基建领域,中国有经验、有比较优势、有资金支持,能够从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个方面为亚欧非大陆以及周边国家和地区提供国际合作公共产品,连接起东亚经济圈和欧洲经济圈,并且带动东亚和欧洲之间地区的经济发展,解决欧亚大陆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如果中国能到那些地区去投资基础设施建设,那是再好不过了。”

        谈到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解,陆克文表示,“一带一路”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中国品牌故事。中国正在改变着世界,世界需要了解中国,中国需要了解世界,每个好的中国品牌,都是一个讲好中国故事的机会,希望中国讲好“一带一路”的好故事。首先,中国应建立国际多边机构,把利益相关方纳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决策和执行过程中来,能够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矛盾。第二,将“一带一路”和其他国家的发展战略相对接是有必要的。比如将来的澳大利亚北部大开发、韩国欧亚倡议、东盟互联互通规划、欧盟融合计划、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等,和“一带一路”都很有可能合作,从而使相关国家都从“一带一路”建设中受益。

        2017年5月,陆克文在中国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表示,“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也有高标准的期待,环境保护的高标准、可持续发展的高标准、劳工保护的高标准等”。

        陆克文认为,“一带一路”带来通商和文化交流,有助于推进国际秩序健康发展,未来还可以帮助数十亿人脱贫。而“一带一路”建设中肯定会遇到问题,但中国有“摸着石头过河”的历史经验,这种方式也会反映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他这位“中国通”建议,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一定要保持透明,要把项目真正作为全球性项目来经营。中国可推出一个“行为指南”作为中国在全球范围内项目建设的通行标准。在这方面,亚投行是个非常成功的范例。


在线留言

快速留言 >>

友情链接

了解更多 >>

官方微信

扫一扫关注
官方微信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