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鹰(dhy9999)有限公司 - 百度百科

中文/EN
客服电话:+086 18612693323

Oled有点“掉链子”,竟然是因为这个原因

t01441c4275b7b5e7d1.jpg

   OLED电视进入大家的“菜单”已经有三四年时间。但是作为次世代显示的主菜,OLED却一直“供给不足”,甚至消费者都觉得OLED彩电持续掉链子,有些不靠谱。然而,今年OLED产业的情形却在发生变化,因为“改变”真的要发生了。

    OLED投资、投资、再投资!

    进入2017年,国际OLED彩电阵营进一步扩容,索尼、松下、东芝日系三巨头终于“加盟”进来。对此,行业分析认为,这是彩电业“液晶技术上限”的“死亡讣告”。日系三巨头加持OLED,充分证明,这种技术的行业领先性。

 

    但是,对于OLED彩电业唯一的上游企业,LGD而言,最关心的问题已经不是“有多少人”支持OLED显示,而是

    据公开报道消息汇总,目前LGD旗下至少有E4线扩产、E5/E6新建,和P10工厂先期建设四个涉及OLED量产的项目在建。其中E4是目前OLED彩电面板的主要供给生产线。LG计划扩大其玻璃基板投放规模,以实现2017年180万片电视面板的产出。2016年LG则总计供应90万片电视面板。LG还计划E4在2018年能提供最多250万台OLED彩电用面板。OLED彩电面板供给的稳定增加是日系三巨头加盟OLED产业的前提。

    LGD的E5和E6线则面向中小尺寸领域。其中,采用日系大厂成熟设备的E6厂,被认为将主要提供给苹果等国际高端客户;E5工厂则将首次采用韩国设备商的设备,据料前期磨合期会更长,主要客户目标是中国手机品牌。

    LGD的P10工厂则是“未来工厂”。目前进度是已经下达TFT阶段的设备订单——这也就决定了其玻璃基板尺寸将是10代线。但是,后期的设备是上液晶还是OLED还处于“未明确期”。分析人士认为,这说明P10的目标是在成熟的液晶与超前的印刷OLED之间进行选择,且LG自身更倾向于后者。毕竟OLED才是未来显示市场的主流。而一旦P10工厂的OLED设备订单确认,该工厂渴望大幅提升LG全球大尺寸OLED彩电面板的供应能力。

    以上是对LG在OLED产业投资情况的一个概括。这种情况在全球显示行业是普遍存在的。例如,国内显示面板巨头京东方,2016年成功试制出蒸渡工艺的大尺寸彩电用OLED面板,同时对鄂尔多斯OLED线追加产能投资、全力冲刺的成都6代线已经于前不久点亮、绵阳6代线也在加紧建设、合肥印刷显示试验线也在冲刺建设。其中,仅仅前不久点亮的成都6代线,即可每年提供相当于1亿部手机需求的OLED柔性显示屏幕产能。

    事实上,面板行业的同行们,现有产能扩产已经积极向OLED转移。包括华星光电、三星、友达、夏普美国项目、Joled、深天马、信利、黑牛食品、柔宇等一大批企业在持续加大OLED的投资。其投资规模之巨大超过了人类显示科技的任何一个阶段。

    两个热点,决定OLED属于“内热”型

    对于彩电行业而言,OLED的这种空前投资规模自然不会视而不见。所以日系三巨头赶紧“上车”。但是,这不能改变消费者在OLED彩电上“听到的多、看到的少”的市场现实。

    以LGD 2018年的250万片彩电面板供应目标看,也只不过覆盖全球彩电市场不到1.2%的需求。这个比例是非常小的。或者说绝大多数消费者,短期还是买不到OLED彩电。这就形成了OLED行业再火热,也是“圈里”热的格局。这火焰一直没有烧到消费者一端。甚至,今年以来准备大量采用OLED屏幕的苹果手机都出现了“翘课”。因为市场面板供应不足,不得不推后量产。

    那么“大举投资下”,为何OLED产品“犹抱琵琶半遮面”呢?答案在于三个方面:

    第一, 目前行业的OLED投资并非长远计划下的产品。更多的投资是在应对苹果手机突然向OLED转型,形成的市场需求和认知跃变,而紧急发展起来的投资。例如深天马武汉6代线,原本是lcd产品,是建设到一半重新调整方向的;成都京东方6代线也经历了从刚性屏幕到柔性屏幕和加速建设的调整;华星光电武汉6代线二期项目则在规划阶段就赶上了液晶转OLED。

    对于OLED彩电行业唯一供应商LG而言,手机代表的中小屏的市场投资爆发,打乱了其之前优先布局彩电大尺寸面板的规划,必须紧急增加E5/E6两条中小尺寸线的投资。这影响了OLED彩电行业的快速发展。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京东方身上。

    第二, 目前OLED的大规模投资都以技术更为成熟的中小尺寸面板“补供给”为主要目标。即OLED行业投资规模虽然很大,但是真正进行大尺寸产品投资的只有LG一个。业内企业更看重的是手机为代表的中小尺寸市场——这方面,苹果手机的oled化是一个决定性因素。

    对于中小尺寸OLED面板线,面板企业至少有三个利好:1.苹果带头应用,市场需求利好清晰;2.产品和技术成熟度高,成品率利好清晰;3.单体生产线投资规模小于大尺寸线,但是单位显示面板面积产出高于大尺寸线。这三个因素决定了,在市场急缺小尺寸OLED的时候,优先投资中小尺寸是最优选择。

    第三, OLED面板工艺技术自身在发展,喷墨印刷“说话间”就有可能成熟。对于蒸渡和喷墨印刷两种工艺而言,小尺寸上二者可用性差距不是很大;但是,大尺寸上喷墨印刷在三原色、成本、成品率等方面的理论优势极其巨大。

    这使得,投资中小尺寸OLED面板,不用太看重印刷技术的成熟速度。尤其是在蒸渡技术在 PPI指标上具有优势的背景下,喷墨印刷工艺的进步速度不能决定性的影响中小尺寸OLED线的投资。但是,在彩电用大尺寸面板上,业内基本有共识——一旦喷墨印刷获得成功,那么大尺寸彩电OLED面板就没有“蒸渡技术的任何份额”。

    这使得,在喷墨印刷技术发展迅速的背景下,大尺寸OLED线的建设必须先停下来,等一下印刷OLED的工程实验结论。

    从全球看,JOLED基本实现了中等尺寸印刷OLED的量产;华星光电和京东方业已建设印刷显示试验线,2017年三星也将做6代线的印刷OLED量产示范,LG甚至计划做8.5代以上印刷线的示范建设,华星光电在最新的11代线中规划了大尺寸印刷OLED产能。其中,京东方投资建设的合肥市OLED打印平台工艺测试中心项目计划2018年四季度点亮,按目前规划看试制工艺最高满足55英寸电视用屏幕。

    也正是印刷OLED的这种“箭在弦上”的态势,使得LG的P10工厂在签订TFT设备订单的背景下,依然不名言未来的产品到底是什么!

    综上所述,OLED显示行业的特点有三个:1.中小尺寸至少相当于8-10亿台手机的产能处于在建状态,未来市场供给大规模翻番指日可待;2.喷墨印刷工艺今年基本会得出“最终结论”,从整个产业讲,对印刷的信心已经没有问题,现在的工作是各个面板厂做最后的验证;3.喷墨印刷工艺的技术进步速度和上游印刷机械的供给水平,将决定OLED大尺寸面板生产线的“增长能量”。整体上,中小尺寸投资和喷墨印刷技术,构成了OLED真正的产业热点。而这两个暂时都不直接影响最终产品,这也就让消费者感觉到OLED的火热都是“内热”。

    OLED还能“奢侈”几年

    在OLED投资基本还在“建设期”的背景下,OLED产品,无论是手机还是电视都属于奢侈品。但是这种局面恐怕不能长久了。

    从中小尺寸面板看,这一轮的建设已经都开工,未来12-24个月是关键收获期。市场爆发仅仅处于“黎明前”的最后时刻。而且这种市场爆发不是一两条线的问题。LG、京东方等大厂都是双线开建的节奏。在这种规模扩张之下,手机等产品的OLED化会非常迅速。

    从大尺寸面板看,OLED彩电的未来依赖于印刷工艺的成熟。2017年,印刷工艺的最后验证既可以完成。之后的事情就是规模化的建设和量产。第一条大尺寸印刷线很有可能是LG的P10工厂。一旦业内认为这个工艺路线“确定无疑”了,其投资强度不会弱于现在的中小尺寸OLED面板线。

    即OLED产能的发展,将具有“爆发性”。这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第一,OLED和LCD在TFT阶段的技术通用,这使得OLED的投资实际上就是蒸渡或者印刷工艺的问题。有LCD在TFT产品上的产能、技术和成熟性打基础,OLED理应能更胜一筹。第二,显示面板行业巨头格局已经形成,巨头和巨头之间的竞争,使得OLED的产能规划都是大手笔;这与LCD初期阶段,行业参与者多数是自然生长性的积累过程形成了鲜明对比。第三,OLED被认为是次世代技术,市场后进生认为这是弯道超车的机会,先发企业则认为这是拉大差距的机会,竞争激烈程度空前。第四,在喷墨印刷工艺上,OLED和QLED又具有相通性,这使得如果在喷墨印刷上落后,那么就很可能是未来十几年的持续落后,厂商们肯定要赌注一把——即虽然大尺寸OLED现在投资保守,但是一旦技术路线图确立,厂商们则会如狼似虎。

    因此,一个基本的行业判断是未来三年将是中小尺寸OLED的爆炸时期;而后的三年则会进入大尺寸OLED的爆炸时期。整个产业的发展之迅猛,将超乎任何依赖于历史类似技术转折对比所得出的结论。

    也就是说,OLED今天的所谓“雷声大雨点小”的掉链子,不过是最后起跳前的“腹蹲”过程。OLED未来将通过最美丽的惊人跳跃,让世界认识到一个高度成熟和巨头化的显示产业所能瞬间迸发出的耀眼能量。

  

在线留言

快速留言 >>

友情链接

了解更多 >>

官方微信

扫一扫关注
官方微信
Baidu
sogou